前言
夏季腹泻高发,如何远离一泻千里?或者说,一泻千里后,如何收场?
夏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常见的夏季腹泻类型和相应的实用应对方法,助您在真正的盛夏来临前,防患于未然。
干货满满,欢迎转发分享给家人朋友。
食泻
吃多了就拉
中医讲天人相应,外在的、天地的阴阳现象,与内在的、人体的阴阳现象是相应的。
夏季很热,天地间阳气也是最旺的,但这个阳气是在表的,地表很热,但地下水,如井水反而使凉凉的,说明夏天阳气在表,阴气在内。
再看冬天,气温很低,但井水是暖的,也就是冬天天地间的阳气潜藏到地下了。
人也是一样,夏长冬藏,说的都是这个阳气。夏天体表很热,脾胃消化功能却是最弱的,因为阳气在外,脾阳就相对虚了,所以夏天食欲和消化功能都不是很好。
相反,冬天虽然冷,但食欲和消化功能是最佳的,这是阳气在内的缘故。
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景岳全书》
除了脾阳不足外,夏季暑湿重,湿重则困脾,更是对脾胃运化功能的雪上加霜。脾虚不运,一吃多就食积,然后腹痛腹泻(排除饮食不洁),即中医所谓食泻。
食泻的实用应对方法
食泻的话,一定不要用蒙脱石散这类止泻药,因为食泻一般不严重,泻后腹痛即缓解。
食积腹胀可用食疗方焦三仙来缓解。
另外,夏天久坐不运动,也是阳气不升和湿气不化,即造成脾虚的关键。
作为大人,孩子夏天没胃口也不要强迫他多吃,适量地安排一些户外运动,也给他吃些开胃的、助消化的饮食,如酸梅汤、山楂条。
湿泻
坐卧湿处也拉
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
——《证治要诀》
俗话说:“夏不坐木,冬不坐石。”
夏天雨水多,木头的吸水能力很强。那在户外走累了,坐上木椅或木桩上,这个湿气就容易侵袭人体,也会造成腹泻,叫湿泻。
当然,不一定要坐湿木椅才会湿泻。常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如南方的梅雨季时,胸闷气短的,腹泻大便溏稀,但肚子不怎么痛的;口不渴,但小便黄赤不利,就是属于湿泻的范畴。
湿泻的实用应对方法
这种情况,我们日常可以用两种祛湿的方法——芳香化湿和淡渗利湿。
芳香化湿,比如——
菜里可以适量放些小茴、花椒、白芷等香辛料;
泡水可以用佩兰、丁香、陈皮、各种花茶等芳香之品;
佩戴香囊、燃香、熏艾等外用的芳香疗法也有助于化湿。
淡渗利湿,好比水涝了,要疏通,让积水流出去,就要利小便,像茯苓、玉米须这些平和的利尿渗湿的食材就可以用。
如果室内特别潮湿的,比如一楼的住户,空调开除湿档也是很有必要的;也可以给屋子角落熏熏艾,熏艾有很好的祛湿辟秽的作用。
寒泻
一贪凉就拉
寒泻的原因,就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两件事——饮食寒凉、贪凉受寒,比如过食西瓜、喝冰饮料、站在空调风口下吹、穿露脐装……
夏季腹泻,最常见的就是寒泻。寒泻的特点是什么?鸭溏。
我们知道,大便不成形叫便溏。鸭溏就是拉出来的都是白冻,只有少量的粪便,鸭子的粑粑就是这样的白冻状,所以叫鸭溏。
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即便腹泻地只剩白冻了,粪便都拉完了,但腹中还是绵绵作痛,还想拉,但没东西拉了。这就是寒泻,就是鸭溏,因寒(受冷风)或寒湿(食冷饮)引起的。
寒泻的实用应对方法
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去厨房——
把生姜、肉桂、小茴香这些辛温散寒的煮点水喝;
也可以加点红糖缓急和调味;
中成药可以选择附子理中丸。
另外,如果我们吃海鲜的话,最好搭配紫苏、生姜、小茴香等,可以尽可能地预防吃海鲜导致的腹泻。
饮食不洁
要像避邪一样防范
西医讲夏季腹泻,可能更多会强调夏天食物特别容易滋生细菌,或者不注意卫生,导致细菌性或病毒性腹泻。
这也是非常有道理的,洁净和卫生也是要特别注意的。
这些细菌、病毒也都是外邪,和中医说的风寒暑湿诸邪一样,也是要避开的。
正所谓“虚邪贼风,避之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