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猪宝宝"潮水刚刚退去,"奥运宝宝"接下来。好不容易赶上好意头,"准妈妈"自然,人们更加谨慎。为了万无一失,有的人甚至提前入院保胎待产,有的人稍有不适就担心流产,请医生开保胎药。事实上,服用也有一定的指征,不能盲目乱服,否则容易造成不良后果。而且流产或早产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是吃保胎药就能放心。
目前,主要的胎儿保护药物一般是孕酮,适合黄体功能不完善的孕妇,通过补充黄体酮等孕酮,或服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进黄体生成,从而增加孕酮,可减少各种刺激引起的子宫收缩,达到胎儿安全的效果。但它只适用于3个月内的早孕。而由于胚胎发育不良和孕妇老龄化、肥胖或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先兆流产,与孕酮的数量无关,这类药物收效甚微。
若妊娠周小于37周,发生先兆流产,想通过保胎延长妊娠年龄,可使用子宫收缩抑制剂,如β受体兴奋剂、硫酸镁等,使子宫平滑肌减少收缩,放松。还有一些药物最初治疗其他疾病也可以用来保护胎儿。心痛定、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等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可以减少子宫收缩,抑制早产,几乎没有副作用。
值得警惕的是,胎儿保护药物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用说每个人都能使用了。一般来说,只要怀孕期间的孕酮量基本足够,就没有必要补充。当需要使用孕酮来保护胎儿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滥用,过量的药物会打破激素平衡,导致男性化等不良后果。
此外,心脏病患者不得随意服用安宝、硫酸镁等,过量会导致心脏骤停;体内水分过多不能服用心痛,否则会引起肺水肿;一旦服用抗炎疼痛不当,会导致胎儿动脉导管提前关闭,特别是在即将分娩时。羊水过少、胃溃疡的孕妇也应谨慎使用。
因此,在咨询医生意见之前,不要自己服药或增加或减少剂量。孕妇平时也要积极做好孕前保健,才能真正做到"母子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