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口服溶液能和金花清感颗粒一起吃吗
发热、流涕、咽痛、咳嗽……是新冠?还是流感?如果是新冠,我进展到哪一步了?该怎么办?
体温不超过38°C可以不用药
假如您仅仅感觉有点肌肉酸痛、咽痛、轻微咳嗽或流涕,体温不超过38°C,不影响夜间睡眠。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不用药,多喝水、多休息、保证睡眠就可以了。无论中药、西药,都是有适应症和副作用的,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冒风险吃药。当然,红糖姜汤、冰糖雪梨等食疗,或者中医穴位按摩、养生操等可以尝试,可能有助于提升免疫力。
体温超过38.5°C才用西药
如果疾病早期仅仅是发热、全身或肌肉酸痛,咳嗽、咳痰不重,也没有腹泻等症状,此时,如果体温不是很高,人也不太难受,可口服连花清瘟颗粒或胶囊、疏风解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板蓝根等中药,一般选一种中药就可以了。中药类退热药一般都有泻药成分,如有腹泻或腹部不适者,一般不宜使用,因此请一定要看说明书后再考虑是否使用。
如果体温超过38.5°C,或者人特别不舒服,可以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等。如果服药后体温下降不明显,可以用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的方式。
若发热、咽痛、咳嗽都明显,建议如下:
如果一开始就发热、咳嗽、咽痛,还鼻塞流涕,痰不易咳出,并且影响睡眠。这个时候,建议使用含退热成分的复方类感冒药如泰诺感冒片、克感敏、日夜百服宁、氨咖黄敏胶囊等,一般夜间服用一片,日间症状严重可以加服,但不建议超过3片/日,一般1-3天体温就可以恢复正常了,流涕、咳嗽等症状也会有所缓解。
如果3天后体温依然未退,就要到医院就诊,或者通过互联网呼吸道感染专病咨询门诊咨询后再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提醒:复方类感冒药往往已经加有抗过敏止咳类成分,一般不需要再联合较强的止咳药,可选择相对较温和的中药类止咳药,如痰热清、苏黄止咳胶囊、三拗片、麻芩消咳颗粒、杏贝止咳颗粒、复方甘草合剂、强力枇杷露或蜜炼川贝枇杷膏等,部分中药如痰热清兼具清热解毒功效,使用前建议查阅说明书或者咨询医师,一般选择1种中药类止咳药物。痰不易咳出者,可加用祛痰类药物,如桉柠蒎、福多司坦、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若仅有咳嗽、流涕,无发热,建议如下:
有部分病人,没有明显发热,或者发热1-3天体温已正常,但咳嗽较剧烈,痰不易咳出,这种情况下,主要以缓解呼吸道症状为主,以免因咳嗽影响休息睡眠。可选择镇咳平喘抗过敏类药物如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右美沙芬愈创甘油糖浆等,可以缓解咳嗽症状。夜间也可再加用抗过敏类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片之类,以缓解鼻塞流涕,改善夜间睡眠。排痰困难者,可选择祛痰类药物如桉柠蒎、福多司坦、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等。
中药类止咳药很多,如苏黄止咳胶囊、三拗片、痰热清、杏贝止咳颗粒、复方甘草合剂、复方鲜竹沥、强力枇杷露等,可选择1-2种备用。止咳类药物一般要注意副作用,有高血压、心动过速、不稳定心绞痛或者排痰不畅要慎重,必要时减量使用或咨询医师后使用。
怀疑新冠感染需要用抗病毒药吗?
简单来说,要服用抗病毒药就一定要去医院,不建议自己决定服用抗病毒药。
由于抗病毒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奥司他韦(流感药)等抗其他病毒的药物,对预防和治疗新冠都没什么效果,吃错了还可能带来副作用。
虽然已有多种新冠特效药面世,比如进口的Paxlovid、国产的阿兹夫定等,都属于处方药,个人无法购买。
新冠病毒感染具有一定自限性,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一般不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一旦症状严重,或病人存在向重症发展的高危因素,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等,最好及时就医,根据情况对症下药,以免延误病情。简单来说,不严重没必要吃,严重了要赶紧去医院。
呼吸道感染需要用抗生素吗?
抗生素是用来消灭细菌的,对于治疗流感、新冠病毒等各类病毒性感染均无效,不可随意使用。
通常情况下,无基础疾病的患者冬季出现呼吸道感染多为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发现扁桃体肿大化脓,或者出现黄脓痰、黄脓涕,则可以考虑使用,一般可选择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如头孢丙烯、头孢克肟、头孢拉定、头孢克洛、头孢地尼等,或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等,或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使用抗生素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医师需要了解病人的过敏史、心律失常史及有无癫痫发作史等,特别提醒18岁以下儿童及孕产妇禁用喹诺酮类药物。
总之,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首先不要紧张,即便是感染新冠,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踏踏实实休息、睡觉,保证营养摄入,以提升机体免疫力和康复能力。因为机体本身有很强的修复能力,而且绝大多数的患者症状轻微,因此一般无需用药。
确实症状较重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家里已备的退热类、止咳抗过敏类、清热解毒类及祛痰类药物,酌情使用。如果3-5天未见好转,或者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紫绀甚至意识模糊等状况,需要及时就诊或联系120急救车。
另外,目前全市各医院已经陆续开通互联网呼吸道感染咨询配药门诊及24小时咨询热线,因此出现症状或者到医院就诊前可通过相关医院平台进行咨询问诊。
文字: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