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所含乙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长期饮酒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而在服用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如抗惊厥药、抗过敏药及一些镇静催眠药期间饮酒,酒精可加强这类药物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从事驾驶和机器操作的病人,即使服药同时少量饮酒,也会削弱病人的驾驶和机器操作能力,酿成严重事故。饮酒已造成服用巴比妥酸盐和右旋丙氧芬病人多例死亡的事故。酒中所含乙醇也可加强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物 (如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地昔帕明、多虑平、丙米嗪等) 的镇静、抑制肠蠕动和肝中脂肪转化等作用,并使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明显下降,饮酒可使服用这类药物的病人出现异常的突发性行为失调。
病人在服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时,饮酒可能会加速该药物代谢而导致药物失去对癫痫的控制作用。
乙醇也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时大量饮酒可引起严重低血糖,使用二甲双胍类药物如美福明的病人饮酒会增加乳酸中毒的危险性。
另外,乙醇也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加强抗高血压药物的降压作用。
除此之外,乙醇在进入人体后可使体内谷胱甘肽迅速减少,有些药物在体内的有毒代谢产物需要与谷胱甘肽结合而解毒。饮酒使体内谷胱甘肽减少后,药物的有毒代谢物无法解毒,在体内大量蓄积,造成中毒。现今广泛用于感冒退热治疗的"泰诺"系列制剂和"百服咛"系列制剂中所含的扑热息痛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既安全又有效的解热镇痛药物。在正常情况下,该药在体内产生后就迅速与谷胱甘肽结合而失去毒性,但在病人饮酒的情况下,由于体内谷胱甘肽减少,代谢物不能通过与谷胱甘肽结合,而与肝肾细胞结合造成肝肾组织损伤,严重时可导致肝坏死。在欧美一些国家所发生的急性重症肝炎,有相当一部分与服药同时饮酒有关。研究人员提醒人们,感冒发烧使用含扑热息痛的制剂时,切记戒酒,以免引起肝损伤。
由于酒中所含乙醇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所以提醒患者在服药期间饮酒时应慎重,建议服药期间最好戒酒,对含酒精饮料,包括果酒及含酒的家庭制品如甜米酒等也不可麻痹大意。